【媽媽手】只有媽媽會有嗎?
2021-12-19 16:49:29
需要大量使用大拇指和手腕的工作都是危險族群!
|什麼是媽媽手|
媽媽手又稱狄魁文氏症(De Quervain’s disease),正式名稱則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(stenosing tenosynovitis)。常見於過度使用大拇指或手腕時,使得伸姆短肌和外展姆長肌的肌腱(圖1)、滑膜、腱鞘發炎增厚。肌腱的通道也因為上述組織的發炎變得狹窄,在抓握、扭轉和提舉的活動有困難並伴隨疼痛,嚴重者甚至出現無力、半夜抽痛醒來,或發展成沾黏造成大拇指和手腕的活動角度受限。好發於產後婦女或家庭主婦而得名,然而實際上媽媽手並非媽媽們的專利。
|媽媽手好發族群|
從事需要大量使用大拇指和手腕的工作都是危險族群,例如:
1. 長時間使用電腦滑鼠的辦公族群
2. 握筆的職業寫手或畫家
3. 餐廳裡托盤的服務生
4. 新手爸媽、家庭主夫/婦
5. 喜歡單手操控手機的使用者
診斷上除了依靠超音波影像以外,有更簡單的測試方式Finkelstein Test(圖2): 先將大姆指握在四指中,再將手腕往尺側(小拇指測)做伸展。如果疼痛的症狀會被誘發,表示有很高的機會是媽媽手。
|治療方式|
分為急性期、亞急性期、慢性期有不同的方式如下:
• 急性期:有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。
以發炎控制為主,例如:冰敷每次10-15分,間隔1-2小時;穿戴大拇指式護腕做患部的支撐保護;不痛的範圍內做簡單的手腕活動。
• 亞急性期:剩下活動時的疼痛。
改以熱敷增加代謝循環;搭配橫向的自我按摩於患部或前臂緊繃處;輕微的患部伸展活動20-30秒,3次,每天3回合。
• 慢性期:疼痛持續減輕,唯須用力情況下較明顯不適。
加入肌力與肌耐力的訓練,如: 橡皮筋運動(圖3)(撐開維持5秒,連續10次,每天3回合);水瓶運動(圖4.5)(前臂有穩定的支撐下,手握住水瓶做舉起動作再緩慢放下,連續10次,每天3回合)
|如何預防|
媽媽手的受傷機轉看似明確也簡單,但在現實中往往困擾患者3個月或更久才痊癒,而且通常會再復發。原因不外乎是除了應付工作的需求以外,生活上也常需要用到雙手做事,導致無法讓患部好好的休息,再來是沒有修正錯誤的動作模式,使得病情復發。最好的治療就是預防,盡可能減少手部的過度使用,加上適當的伸展放鬆,最重要的是學習正確的力學模式,例如:
1. 拿東西、打掃、煮飯、扭毛巾用力時保持手腕在好的中立位置
2. 改掉單手滑手機的習慣用雙手操作
3. 新手爸媽抱小孩時應利用前臂做支撐而非手掌
有正確的知識和處理媽媽手才能真正以絕後患。
恆新復健聯盟提醒您:
如果照著文章的步驟,媽媽手依然不見好轉,請趕緊尋求專業的醫師和物理治療師好好幫你檢查處理唷。
板橋原力復健科粉絲專頁 :https://reurl.cc/0jd1DY
板橋原力復健科 Line@:https://lin.ee/BIDin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