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(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)

作者:恆新健康

2023-06-15 09:28:32

我的孩子常常走路跌倒,一跛一跛的,有可能是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?! 其實造成孩子跛行的原因,除了髖關節發育不良,也包括急性扭傷、關節發炎、自體免疫性疾病、惡性腫瘤、腦性麻痺、神經肌肉病變等。 該如何區分這些疾病的差異呢?

|什麼是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|

指的是髖關節在發育過程中的一系列病變,導致結構不穩定而影響正常發育。

|導致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原因|

【危險因子】

  • 先天遺傳與懷孕時期子宮腔狹窄、胎兒受擠壓有關,包括第一胎、臀位分娩、胎兒過大、羊水過少、多胞胎、有斜頸狀況的嬰幼兒等。
  • 受賀爾蒙影響,女性的韌帶較鬆弛,而女嬰發生率為男嬰的4-5倍。
  • 張力異常引起的,包括腦性麻痺、脊髓損傷、神經肌肉病變等。

【臨床症狀表現】

  • 新生兒(一個月大以內):無明顯症狀,不會疼痛及不適,需藉由篩檢早期發現。
  • 嬰兒(一歲以內):髖關節往外打開的角度受限。躺姿下,兩腳彎曲併攏,兩側膝蓋的高度不一致外觀可見兩腳(腹股溝處)皮膚皺褶不對稱,換尿布時,感覺到股骨頭滑出與卡進髖關節的聲響。

  • 學步兒童(一歲以上):步態不穩,例如:走路時一跛一跛的、臀部左右搖擺及雙腳不等長,患側下肢會比正常側短,造成踮著患側腳尖走路。

|診斷方式|

【徒手理學檢查】

  • 檢查項目包含髖關節的外觀、皮膚皺褶對稱情形。
  • 大腿往外打開的角度是否受限、髖關節徒手脫位復位等。

【超音波】

  • 於嬰幼兒4至6個月大之前,會使用超音波評估髖關節結構與穩定度,也可用於篩檢是否有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。

【X光檢查】

  • 為嬰幼兒6個月以上主要診斷工具,可看到股骨頭和髖臼的相對位置,以診斷是否有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。
  • 由於6個月大之前,在X光片上,股骨頭還不清楚,所以無法以此為診斷。

|臨床介入與治療方式|

治療目的是希望能使股骨頭穩定地維持在髖臼中,提供彼此最適合正常發育的環境,避免影響髖關節的解剖構造與功能。

【新生兒及6個月大以前 】

  • 6個月之前是黃金治療期,如果能夠在6個月大以前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,只要給孩子穿上矯正的支架(帕氏吊帶) ,治療成功率可達85-95%。
  • 穿戴時間為3-6個月,需持續追蹤復位的位置及髖關節的發育情況,直到狀況穩定為止。
  • 家長使用背巾,一定要注意穿戴方法!

【6個月至1歲之間】

  • 若是6個月以上才檢查出異常,治療首選為閉合復位術,需全身麻醉,髖關節復位後,再打上石膏,等到恢復,再使用髖關節外展支架矯正。
  • 這個年紀的孩子因活動量增加,但必須穿著不舒服的矯具,容易增加矯正的困難度。

【1歲以上】 

  • 若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孩子超過1歲沒有接受治療,會影響孩子行走,而有粗大動作發展遲緩的問題。
  • 走路可能會有跛行、踮腳尖、容易跌倒等情形發生,嚴重時會造成明顯的長短腳,髖關節提早退化,這時就必須開刀處理,術後用石膏固定6-12週。

【術後】

  • 應當留意坐姿,盡量呈盤腿坐,維持髖關節往外打開的動作,避免角度受限
  • 及早尋求物理治療協助,也能有較好的預後狀況

|總結|

如果發現孩子走路姿勢異常,一定要及時找復健科醫師診斷,早期發現原因才能早期治療,絕大部分都能獲得非常好的改善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