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兒童物理】肌肉低張力
2022-05-30 09:58:16
我的孩子總是走一小段路就抱怨很累,想要大人抱抱、 我的孩子寫字時喜歡全身趴在桌上,坐沒坐相的好難看、 為什麼我的孩子在學校和同學玩耍,經常跑到腳踝扭傷? 您是否心裡曾浮現以上這些問題呢?或是曾有專業人士告訴您,會發生以上的狀況是因為您們家寶貝屬於肌肉低張力的孩子,但其實您不了解肌肉低張力到底是甚麼意思呢?接下來的內容將帶大家深入認識一下「肌肉低張力」!
|什麼是肌肉低張力|
肌肉張力的定義是:肌肉放鬆下,被拉扯時所產生的阻力。
人在放鬆狀態時,肌肉仍會維持一定的長度,不會是全身鬆垮垮的,這正是因為我們有著肌肉的正常張力在支撐身體,有保護關節與支持骨骼系統的功能。
|造成肌肉張力低的原因|
導致肌肉張力變低的成因有三大類:
• 基因性疾病(例如:唐氏症)、或中樞神經系統損傷(例如:腦性麻痺)。
• 內分泌功能問題或營養不良導致的發展遲緩。
• 先天遺傳,沒有任何疾病徵兆,體質因素就是如此。臨床上常見的低張兒大多屬於這一類。
|肌肉低張力可能出現哪些狀況|
• 嘴巴開開,容易流口水
• 常常喊累,導致專注力不足
• 身體柔軟度高,關節活動度大
• 能躺著就不願意坐、能坐著就不願意站
• 坐姿不良:手托著下巴、身體趴在桌上
• 站姿不良:圓肩/彎腰/肚子前凸、或站姿三七步
• 經常受傷(例如:腳踝扭傷或膝蓋拐到)
• 跑跳、球類活動過程顯得四肢不協調
• 寫字不好看、又常抱怨手痠
|肌肉低張力產生的影響|
合併出現W型坐姿、內八步態、功能性扁平足……等等。
► W型坐姿
• 大腿外開、雙腳彎曲於屁股兩側,呈現大腿骨往內轉、小腿骨往外轉的姿態。
• 負向影響/後遺症:
1. 下肢肌群緊繃,例如:髖內轉肌、膕旁肌群
2. 引發髖關節不適,尤其對於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之孩童,容易導致其髖部脫臼
3. 站姿X型腿,進而導致功能性扁平足
4. 內八步態,進而導致孩童走路過程中,雙腳容易打架而跌倒
5. 核心肌群弱,因W型坐姿之下很難挺直脊椎,久而久之孩童的軀幹會逐漸無力
► 功能性扁平足
• 孩童躺姿/坐姿之下,是有足弓的(弧度或高或低),但站姿下足弓塌陷(腳板內側與地面無空隙)。
• 負向影響/後遺症:
1. 影響平衡能力與單腳活動能力(例如:單腳跳)
2. 引發骨盆歪斜、腳踝扭傷……等等的問題
|可以如何改善|
我們可以陪同孩子執行一些簡易的居家練習活動,來改善肌肉低張力喔!
• 大熊趴(每次停留30秒):提升孩子軀幹/四肢的肌張力與本體感覺。
• 小飛機:提升孩子背肌力氣,減少彎腰駝背的姿態。
• 蜘蛛爬(側向、或前後方向):提升孩子軀幹/四肢的肌張力,以及四肢協調性的能力。
恆新復健連盟提醒您:
肌肉低張力不是一種病,家長不需過度憂心,只要多帶孩子做居家訓練和戶外運動(例如:爬山、騎腳踏車),孩子一定會越來越進步的!